脑血管病检查知多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脑血管病起病急,病情重,之前无任何先兆,且恢复慢,易留下后遗症,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及早筛查和发病时积极诊治,意义重大。
颅脑CT/MRI检查可以大致判断脑部疾病,指明方向,肿瘤或血管病?出血或缺血?这是脑病的一个最基本检查。
颅脑CT
颅脑CT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它是脑血管病的基本的检查方法。CT对判断出血敏感,其不足是对脑缺血的早期判断没有MR那么敏感。
头颅MRI
头颅MRI的优势是对脑缺血的早期判断更敏感,而且无X线辐射,另外其优势是其丰富的序列优势,可以多角度来观察病变。因为中风通常有两种(出血和缺血),如果是CT,通常要症状发生在24小时后才会显示出来(就如我们今天撞伤了软组织,明天才看到软组织肿起来一样),但颅脑MR会对缺血很敏感,哪怕是起病半小时,都可以看出病灶。其不足是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假牙,心脏支架)的患者和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
脑血管解剖本身的检查
这里指从形态上观察脑血管病变情况。主要包括颈部动脉彩超、CTA/MRA、DSA检查,从无创简单到有创复杂依次选择。
颈部动脉彩超
颈部血管彩超是检测颈部血管斑块最敏感的首选方法。主要检查颈部血管(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否存在动脉硬化伴狭窄,以及检查斑块的情况(软斑块、硬斑块);同时可以发现动脉瘤、动脉夹层。该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安全的优点,但这项检查相对主观些,与操作者经验有关,有时会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可以作为一个血管筛查入口。
磁共振MRA是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畸形等)。包括直接MRA与CE-MRA,二者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少的检查方法。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它的优势是通过无创方式一次性与MR完成,方便简单。但它对血管的显示伪影有时较大,与CTA和DSA尚有一定差距。
颈部CTA及颅脑CTA检查
颈部CTA及颅脑CTA检查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既安全、方便、快速,又定性、定位明确,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一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该检查需血管内注射一种造影剂,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对造影剂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肾毒性等,但风险一般较低。 CTA与MRA均是对脑血管动脉相的观察,而对静脉相的显示以CTV和MRV更佳。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对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能清晰显示,能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能清晰观察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形态及血管壁硬、软癍块。最大优势是动态显示,同时可以反映代偿情况及全血管情况,不足之处在于该检查是有创的,当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行DSA检查是必需的。
脑血管功能性检查
脑血管主要的功能是输送血液到脑组织中去,解剖上有问题,而功能上又是如何呢?脑血流情况,脑组织的血供又是如何呢?这就需要功能性检查,目前有TCD和CTP和MTP。
经颅多普勒(TCD)
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直接对颅内血管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为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TCD的临床应用中,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主要通过血流速度的测定来间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最重要的它是一种功能性判断,有解剖病变提示价值,但并不能由此准确推断病变,并且检查有一定的主观性。一般它只能定性判断,可作为初步检查。
CT灌注(CTP)
CTP扫描反映了造影剂从进人组织或病灶的瞬间开始一直到大部分离开组织或病灶为止。它反映的是组织或病灶内造影剂的灌注规律,也即在这些组织或病灶内的血流微循环规律。 CT灌注扫描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病变组织的循环规律,更加精确地计算组织的灌注量和描绘灌注曲线。
MR灌注成像(PWI)
PWI可以定量观察到正常脑白质内的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相对局部血容量(rCBV)。主要反应脑组织的灌注状态,对脑血流、血管的功能有直接显示作用。